從 TPCA 2025 看未來:低碳材料將重新畫出 PCB 供應鏈版圖-電子科技事業 電子科技事業
最新消息
2025.11.07

從 TPCA 2025 看未來:低碳材料將重新畫出 PCB 供應鏈版圖

低碳不是加分項,而是進入供應鏈的入場證

 

每年十月的 TPCA Show,被視為亞洲 PCB 與電子材料的年度溫度計。今年踏進展館的第一刻,注意到一個明顯的變化:看板上的關鍵字不再是「設備、產能、良率」,而是 AI、低介電、散熱、低碳、異質整合。

這些字眼不是行銷語言,而是現場真正的需求。產業正在從「多快多便宜」轉向「更快、更穩、更節能」,從比價格變成 比碳風險、比系統效能。

 

 

 

一、從製造效率到系統效能:PCB/封裝的價值重新被看見

 

過去,談 PCB 大多離不開三件事:

 

  • 成本
  • 產量
  • 良率

 

生成式 AI 與高效能運算起來後,一切都變了。PCB/IC 封裝已不再是「把零件焊上去的板子」,而是牽動訊號傳輸、散熱能力與整體效能的關鍵材料。

 

顯示需求變化最明顯的四個方向:

新應用

新要求

AI 伺服器

功率爆炸成長 → 必須提升散熱與可靠度

高速運算/雲端

低介電、低損耗材料成為標配

Edge(邊緣運算)

封裝更輕薄、更高耐熱、更高整合

ESG / 永續

材料、能源、廢水排放都要可量化、可稽核

 

一句話總結:

不再是晶片決定效能,而是材料與封裝決定效能。PCB 從配角變主角。

 

二、熱不是問題,是戰場:散熱與可靠度成為核心競爭力

 

AI 伺服器功率越來越高,整個展場都在討論:

  • 如何加速熱傳
  • 如何避免封裝翹曲
  • 如何在散熱與加工性之間找到平衡

最常被提出的方向包括:

  • 導熱填料體系提升(BN、AlN、金屬粉等)
  • 新型 TIM(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
  • 降低 CTE(熱膨脹係數)
  • 金屬或複材板材導入

 

三、低介電時代全面展開:Dk / Df 成為 PCB 材料 KPI

 

高速傳輸需求,讓 PCB 進入「低介電、低損耗」新時代。

展場看到材料方案如:

  • 新型環氧改質(降低極性,但可加工)
  • PPE / PPO 樹脂系統
  • 樹脂 × 玻纖 × 結構的複合最佳化

 

板材不再只比 Tg、耐熱、價格,而是直接比:

Dk(介電常數)
Df(介電損耗)

低介電,已正式成為材料 KPI。

 

四、ESG 從牆面口號,變成採購清單的必填欄位

 

今年 TPCA 最大的變化之一是:永續,不再是品牌形象,而是採購要求。

客戶問的不是「你有沒有低碳概念」,而是——能不能提供證據。

真正進採購表的項目是:

  • 產品碳足跡(PCF)
  • 生命週期評估(LCA)
  • 金屬耗用與化學品減量
  • 廢水/重金屬排放管控

 

也就是說:沒有碳足跡資料,就沒有採購機會。低碳,已是進入供應鏈的入場券。

 

五、低碳不只說理念,要能落地:材料與製程是雙引擎

 

低碳要有效,不是只換標語,而是要在材料端與製程端同時動手。

材料端的三條路:

  1. 替代:生質環氧、PI 替代材料、溶劁替代
  2. 減量:同性能前提下降金屬厚度或提升導熱效率
  3. 顛覆:銀漿 → 低溫燒結銅、新型低介電樹脂體系

 

製程端的四個重點:

項目

目的

熱歷程最佳化(降溫/縮時)

降低能耗

黏度 × 速度匹配,減少重工

減少材料浪費

化學藥水再生、金屬回收

降低碳排與危廢量

線上監控 pH/濃度

確保穩定製程、減少報廢

 

關鍵不是「變綠」,而是:低碳 + 可靠度不下降 + 成本可接受 = 才能導入。

 

結語:低碳不是選項,是新標準;性能不是唯一,是基本

 

把 TPCA 2025 的現場訊號串起來,結論非常明確:

電子產業的競爭,從晶片競賽,轉向「材料 × 永續」的聯立競賽。

未來能留下來的公司,必須同時做到:

  • 性能要強
  • 碳排要低
  • 數據要能檢驗
  • 導入要能量產

 

材料決定科技能走多快,而低碳決定科技能走多遠。

 

 

 

#TPCA 2025#低介電常數 #低介電損耗#低碳#ESG

諮詢窗口
公隆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科技事業處
TEL:(02)2762-1985 ext 11200

線上留言
留下聯絡方式
將有專人聯繫

聯絡我們

寄信諮詢
收到您的留言
將會盡速處理

寄信諮詢


 

Facebook(另開視窗) 撥打電話+8860227621985 寄信至helpdesk@es-kel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