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劑就搞定:簡化你的廢水加藥流程,提升處理穩定性
操作不穩、水質難控,你的水處理是否「太複雜」了?
在許多廠務或環保單位的日常工作中,廢水處理就像一場「每天重來一次」的挑戰。
泡沫突然出現、混濁超標、pH 異常導致加藥失敗、壓濾機壓不出乾泥……這些現場常見問題,不一定是系統設計有誤,而往往出在最基本卻最關鍵的環節:加藥管理與操作穩定性。傳統的處理方式多仰賴 PAC(聚合氯化鋁)+PAM(聚丙烯醯胺)雙劑組合,雖然技術成熟,一旦水質波動、操作略有誤差,就可能導致整體處理效率不穩,甚至放流水不達標。
而現在,一種新型絮凝技術「一劑型粉體絮凝劑」正逐漸取代傳統流程,讓廢水處理邁向更簡單、更穩定、更有效率的新標準。
一、一劑型粉體絮凝劑是什麼?為什麼能取代PAC/PAM?
一劑型粉體絮凝劑( One-Step Powdery Flocculants)是指將混凝與絮凝所需的所有功能成分,預先整合於一包粉體中,包含:
- 絮凝劑
- 助凝劑
- 改質礦物吸附劑(提升懸浮物去除效率)
與傳統 PAC/PAM 系統比較:
項目 |
傳統PAC + PAM |
一劑型粉體絮凝劑 |
---|---|---|
投加步驟 |
兩段投加+調pH |
單一投加 |
操作複雜度 |
高,需控量、控順序、控時間 |
低,攪拌溶解即可投加 |
對pH變動容忍度 |
低,需精準控制酸鹼值 |
高,可穩定反應於pH 6~9 |
效果穩定性 |
易受溫度、濃度、人為操作影響 |
反應快速,受干擾因素少 |
二、產品技術核心:即溶、高效、複合功能整合
一劑型粉體絮凝劑的設計,融合「即溶性高分子」、「高比表面積礦物吸附劑」與「反應耐受性設計」三大核心。
改質礦物基底
- 使用膨潤土、高嶺土等天然吸附劑為載體,強化懸浮物與油脂的凝聚效果。
- 同時提高形成絮體的密實度,有助後續壓濾與含水率降低。
即溶型高分子絮凝劑
- 經造粒與分散處理,數分鐘內即可完全溶解於水中。
- 適用於自動化餵料與人工操作。
內建緩衝與助凝成分
- 穩定反應區間,降低對pH值敏感度。
- 針對水中界面活性劑、破乳等也具一定吸附與穩定效果。
三、案例分享:一劑就能解決的實際問題
案例一:台灣某電鍍廠 – 消泡困難、含水率過高
- 原處理方式:氯化鐵 + PAM + 消泡劑
- 問題:泡沫難以控制、放流水懸浮物不穩定、汙泥含水率高
- 改善結果:
- 使用一劑型粉體絮凝劑後,泡沫明顯消失,放流清澈
- 壓濾後汙泥含水率下降
- 投藥時間由平均每日2次降為1次,人工巡檢也同步減少
案例二:PCB製造業 – 重金屬濃度不穩定
- 原狀況:處理含銅、鎳的製程廢水,受 pH 波動影響易超標
- 改善方案:導入一劑型絮凝劑後:
- 銅鎳濃度平均下降約 30%,pH 6.3~8.5 間皆有良好反應
- 減少加酸加鹼頻率,提升加藥反應穩定性
- 搭配沉澱槽後續處理效率提升,放流水澄清度改善
四、一劑多效:從加藥簡化到總成本降低的系統性效益
項目 |
效益說明 |
---|---|
加藥操作簡化 |
單一投加、使用粉體餵料機 |
pH 波動容忍性高 |
不需嚴格控酸控鹼,反應穩定 |
油脂、界面活性劑破乳 |
提升水質澄清度,減少泡沫與浮渣 |
重金屬吸附能力 |
部分配方可穩定去除 Cu、Ni 等重金屬 |
絮體沉降快、密度高 |
汙泥體積小、壓濾更容易 |
汙泥脫水性提升 |
含水率下降 |
總體處理成本降低 |
藥劑量可控、汙泥減量、人工投入減少 |
五、適用產業與系統範圍
本產品適用於以下產業:
- 金屬表面處理(電鍍、電著、表面處理)
- PCB、半導體製造業
- 染整、水洗廠
- 食品製造、釀造、油脂處理
- 化學製造與回收業
- 廢水中水回用系統前處理
結語:讓水處理變得更簡單、更有效率
當廢水處理面臨泡沫、混濁、超標與汙泥量過高等問題,傳統加藥流程往往顯得太過複雜、反應太慢。
而一劑型粉體絮凝劑,正是針對這些操作痛點所設計的「一體式解方」。能同時完成混凝、絮凝、破乳、穩定 pH、汙泥結構改善等工作。
諮詢窗口
公隆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科技事業處
TEL:(02)2762-1985 ext 1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