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處理方法知多少?
廢水處理技術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三級處理即泛指生物處理。生物處理方法則包括了好氧、厭氧及特殊生物處理(如圖一所示)。生物處理方法是現代生物工程的一個組成部分,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微生物,能夠透過自身的新陳代謝的生理功能,將環境中的有機物質轉化為穩定的無機物質。廢水的生物處理方法就是利用微生物的這一生理功能,採取一定的技術,創造有利於微生物生存、繁殖的環境,加速微生物的增殖及新陳代謝功能,從而使廢水的有機汙染物得以去除。
以下就針對生物處理方法較常使用的處理單元做個簡單的說明吧!
一、好氧性:
1. 活性污泥法:通常是由曝氣池、沉澱池、污泥迴流管線及過剩污泥廢棄管線四個部分所組成。一般而言,有機廢水大都會先經過預處理(攔污柵、曝氣或渦流沉砂池、廢水調整池)及初沉池/化學混凝沉澱池處理後,再流入活性污泥系統的曝氣池內進一步氧化/降解殘存的膠體狀及溶解性有機物。當含此類殘存有機物的廢水流入曝氣池內並在供氧量、營養鹽足夠且無危害性物質的條件下,有機物會先被好氧性的微生物吸附,再而降解成穩定物質(CO2、H2O、NH3)及增殖新的微生物,接著污泥混合液就流入沉澱池進行固液分離,大部份的沉澱污泥都被迴流至曝氣池(稱迴流污泥),以維持曝氣池內適當的污泥量,僅少部份的過剩污泥須加以廢棄(稱廢棄污泥),以維持適當的污泥齡,廢棄的污泥則須另行污泥處理/最終處置。
2. 生物膜法:利用附著生長於某些固體物表面的微生物(即生物膜)進行有機污水處理的方法。生物膜是由高度密集的好氧菌、厭氧菌、兼性菌、真菌、原生動物以及藻類等組成的生態系統,其附著的固體介質稱為濾料或載體。生物膜自濾料向外可分為厭氧層、好氧層、附著水層、運動水層。
二、厭氧性:
厭氧消化/分解法:在無氧的條件下,利用兼氧菌及厭氧菌進行厭氧反應。將有機物轉換成有機酸、甲烷、二氧化碳及氫氣的過程。其作用可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水解作用,第二階段為酸解作用,第三階段為甲烷化作用。
不論好氧或厭氧的生物處理方法,不外乎就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謝將廢水中有害物質轉化為無害物質。但並不是單一種的微生物就能代謝處理工業廢水中複雜的有機物,所以如何選擇對的方式及對的微生物來處理複雜棘手的工業廢水問題才是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厭氧池通常會產生甲烷等氣體排出